搜盘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搜盘小说网sopan.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秋后,就在倭国人东家进西家出的忙着送礼拜会各位重臣,公国,郡王亲王的时候,武元庆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也不能说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了,更准确的说是因为他老爹的缘故,所以武元庆不得不把视线暂时从倭国人身上移开。

中秋节一过,长安城里陆陆续续的开始有很多的外地人到来,一开始是周边的,继而是稍远的地方的,例如陇右,或者晋阳那边的,再往后还会有更多更远的人会到来。

为什么会来这么多人呢,因为今年四月份,也就是打败突厥,颉利可汗被押到长安后,李世民欣喜若狂下,颁布旨意,以后朝廷会举行科举考试,也就是全国统考,每三年考一次,今年则是首届科举考试。

贞观二年的时候,武元庆就给李世民灌输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先进性,以及对遏制世家门阀的重要作用,当时为了让李世民重视算术等在李世民看来是杂学的科目,武元庆还特意告诉李世民学好算学,以后很可能造出飞上天的东西。

虽然后来因为众大臣,尤其是身后有世家门阀背景的大臣们反对,科举考试的议题暂时被搁置,但李世民却是记在了心中,一直心心念不忘。

时不时的就会就这个事情和心腹大臣们商议,说服,经过两年的时间,尤其是挟大胜突厥的威势,李世民终于在四月份颁布了旨意,将科举选官制度彻底的定了下来。

而因为之前的十来年,也就是大唐建立后到现在的这段时间,一直都没有太正经的选拔过什么官员,加上大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三生六部的制度更加的完备,需要的官员也越来越多,导致各地各部门可用的官员短缺,所以以前很多反对的大臣在这次也偃旗息鼓没有再继续反对。

科举考试,李世民基本是按照武元庆给他讲的程序来的,而武元庆对科举考试的了解则大多来自于电视,等地方,讲的也大多是明朝清朝的方法流程。

清朝的科举流程完全是沿袭的明朝,明朝的科举制度则已经达到了最完备的状态。

明朝的科举一共分的四级,第一级是童生试,然后乡试,然后会试,最后是殿试。

一共四级考试,今年四月份开始颁布旨意,然后到了八月份就要求考完前两级,四个月的时间考两级看起来时间是足够了,但是想想这时候的交通情况,走路基本靠走,家世不错的才能骑个马,坐个车什么的,四个月的时间真没多宽裕,甚至是考的太仓促了,不过谁让是第一次没经验呢,仓促就仓促着来吧。

尤其是童生试还是一共分的两级考的,先要经过县试,然后再到州治所考州试,也叫府试,算起来其实是四个月考三级,仓促的不要不要的。

之所以童生试要考两次,是因为李世民已经预见到报名考试的人肯定会很多。谁让他贞观二年的时候就下令各地增建了许多官学,还有不少私学,然后因为印刷术被武元庆发明出来,纸张现在的价格也不像以前那么贵了,导致的结果是书籍的价格大降,尤其最开始的时候印刷出来的四书五经,还有九章算术之类的书籍全部是无偿下发给各地学舍的。

学校多了,能用的书籍多了,自然而然就导致这两年上过学读过书的人也多了许多。

这些人良莠不齐,甚至不少都只是受到了启蒙教育而已,如果不加筛选的让人们报名,必然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才有了童生试的两级考核,为的就是筛选打下很大一批学问不够的人来。

这样一来,也能增加科举考试的含金量。

其实不只是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会这样筛选,之前的那几个朝代,乃至历史上科举制度真正确立的唐朝,也是有这样的初选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就曾在赠张童子序里边写到:唐制有童子科,公此序甚备。公贞元八年,陆贽门下及第,童子时亦升于礼部,故谓俱陆公之门人。

韩愈是贞元八年的时候参加的童子科,也就是童子试。

他说:天下之以明二经举于礼部者,岁至三千人。始自县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州若府总其属之所升,又考试之如县,加察详焉,定其可举者,然后贡于天子,而升之有司。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谓之乡贡。有司者总州府之所升而考试之,加察详焉,第其可进者,以名上于天子而藏之,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能在是选者,厥惟艰哉!

这段话里,韩愈就点名了就是他考试那时候,每年报到礼部可以参加乡贡考试也就相当于明清时候会试的人就有三千人左右。就这还是先经过了县里边的童子科考试淘汰完,然后参加州里边的考试,继续淘汰完剩下的。

然后明经和进士科每次通过的人不到两百。而那时候明经科相对简单,十分之一的录取率,进士科的则要难得多,是百分之一的录取率。每次科考进士科基本在十个人左右,很多时候都不到十个。这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唐朝科举,也正是因此后来中进士的地位才会那么重要,甚至于进士成了科举的代名词。

李世民这回是第一次举行科举考试,是先经过县州两级童生科考试淘汰掉一部分,然后再经过各道的乡试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省级考试再淘汰掉一部分,最后才是到长安举行的会试。

乡试因为是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完了就该准备会试了,虽然会试定的时间是明年春天的时候,但是由于是在长安举行,路途遥远,故而在乡试结束后,各地有资格参加会试的考生就开始从家里出发往长安赶了。

照理说,长安周边的人应该不急于赶来长安才是,因为离的近嘛,可以在家里多待一段时间,完全可以等到明年春天考试前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再来也不迟。

但实则不然,不管是离得远的还是近的,几乎都是在乡试结束后就收拾行李赶往长安了。

离得远的担心路上出问题,所以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来赶路,而且到了长安你不能说就着急忙慌的考试吧,总的留有复习的时间吧,可是如果走的迟了,必然就要遇到赶了一路,没时间复习,到了长安面临的又是马上考试的情况,那肯定是会影响发挥的。

而离得近的虽然不用担心赶路的问题,但早点到长安安顿下来,安安稳稳复习总归是比在家里待着要好的,而且还有机会可以和各地的考生交流学习一下,比在家里死读书要好多了。

至于说这事情和武元庆有什么关系,那是因为这次科举考试是归吏部管的,而他的便宜老爹武士彠则是被任命的会试的主考官。

这就不能不让武元庆重视了,历史上任何一次科考,都是事关国家选拔人才的大事,因为科考出问题受到牵连的主考官也是多了去了。

武元庆可不想让便宜老爹在这事情上栽了跟头。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肉多车速快的糙汉文白色口哨

肉多车速快的糙汉文白色口哨

简间
【138看书网网四组签约作品】 敌临前,指战杀伐;乱世中,成王败寇 出生将门,却因一句警告,决定混度一身,贯穿酒肉。谁知.....险些沦为街边冻死骨;捭阖在皇帝、贼子之间,所谓忠义渐成空谈;五国、大草原、蛮州轰火通天,指战杀伐,盛有谋将之名。继承将门之志,最终夏伐却走上逆臣之道“君莫怪,臣不忠。事休矣,楚长存。” —————————- 群号:218653427 新书: 《邪魔歪道》,一般单纯的Y
历史 连载 63万字
杜拉拉升职记 电影

杜拉拉升职记 电影

特别白
一个好勇斗狠的现代人,穿越到了明朝嘉靖五年,附身在一个窝囊的小锦衣卫身上。 作为锦衣卫,他有了嚣张的本钱,而作为现代猛男,他又习惯于以暴制暴。 没有约束的暴烈,他将会如何释放自己?他会如何一步步走上权势的巅峰,笑傲大明? 作者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879523350专写明朝特别白,欢迎大家关注特别白书友群60754057
历史 连载 20万字
精品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区别

精品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区别

最后的烟屁股
“宝剑出鞘,杀敌饮血,子良为大唐而战,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乃最高荣耀,百死不悔!”“我是一个将军,必须捍卫大唐江山社稷、为国尽忠,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从小梦想着当将军的边防巡逻骑兵赵子良在执行任务时与走私犯发生战斗而牺牲,灵魂被一枚白玉扳指带到了唐朝开元盛世,附身在一名边军什长身上。白玉扳指自带内部空间,可吸收战场上刚死之人的生命之力,杀敌一人可增加一个立方,可为主人疗伤。获得扳指奇特
历史 连载 290万字
少年司马光第一部

少年司马光第一部

玄机在握
杨柳山庄家奴之子云集冒名顶替作为人质被带往天山,在其下山历练时却遇到重重危机。瓦剌欲独霸西域,密谋作乱,云集却在无意间撞破而遭到重重追杀,被迫远逃藏北,幸遇此处正在苦修的宗咯巴,两人一见如故,终在雪域撞出了一片天。云集在被迫跳下悬崖后,竟穿越到了现代一个高中生身上,一身太极武学威震全国,世界瞩目,却因对家人的思念费尽全力回到了明朝。本来只想跟着朱棣混想法,却最终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书写了中华民
历史 连载 8万字
乱子伦小说500篇

乱子伦小说500篇

轩樟
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最为波澜壮阔的时代,深陷在屈辱沼泽中的中华民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他的前方是凶残野蛮的殖民列强,他的背后是落后腐败的封建王朝,他却只是一个来自现代的普通人。【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宅斗,宫斗,智斗,外交斗争,武术竞技,经商,工业,战争,不开任何的金手指,政治斗争的范围仅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故事会怎么发展?怎么结束?这是一篇超过两千万字,并且很紧凑的小说。】
历史 连载 235万字
淑蓉第二次找卫老止痒

淑蓉第二次找卫老止痒

缘来94你
开元盛世后,大唐逐渐走向中庸,皇帝不早朝,手下奸相广封言路,且安史之乱一触即发,安定平和的外衣下埋藏着不堪入目的诟病。21世纪穿越演员了贞,回到开元盛世年间,以后世的道德观念、准则以及处事手法,与权贵们斗智斗勇。兴军事,斗奸臣,框唐室,最终成为一代权臣
历史 连载 0万字